文:白云飞 边鹏
来源:央行观察
在数字经济席卷全球的今天,传统的金融机构正面临着新的竞争对手的颠覆,科技公司、初创企业,甚至Google和Amazon这样的巨头都在迅速侵入银行占据了几个世纪的领地。经济学家Anand Swaminathan说,银行长期以来都低估了数字化的价值,臃肿的IT系统,低效的工作习惯和新的监管要求严重拖慢了银行的步伐。
在很多金融机构的科技战略还在规划阶段的时候,摩根大通已经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这家见证了美国金融业两百多年发展历程,服务近一半美国家庭,拥有超过2.5万亿美元资产,业务遍布全球的金融集团正在积极投入力量,创新产品和商业模式,力图实现传统银行业务的转型和发展。
科技能力的提升不但带来了用户数量的增加,资产规模的增大,还显著降低了集团运营成本,保证了摩根大通良好的盈利能力。在Interbrand发布的“2018年全球最佳品牌榜单”中,摩根大通位列第34名,是金融业排名最高的品牌。
摩根大通高管多次在投资者大会和季度盈利电话会议上强调他们“mobile first,digital everything”的科技战略,公司网站上写道:我们正基于现有的数字化成果进行更加积极的战略转型,尝试通过不断创新来吸引用户,增加客户对电子渠道端服务的满意度,为客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摩根大通“mobile first,digital everything”的背后,是公司对技术从上到下的重视。过去的两年中,摩根大通在数字化银行、智能投顾、自动化交易、网络安全等领域投入两百多亿美元。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 Jamie Dimon频繁造访硅谷,和金融科技公司在点对点支付、小额贷款、在线抵押等领域展开多项合作。面对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摩根大通并没有把他们当做敌对的颠覆者,而是积极合作,并投资了很多个初创公司。Jamie Dimon在《机构投资者》杂志的独家采访中表示,摩根大通的真正对手并不是某家银行或者金融科技公司,而是亚马逊。
在一份2018年发布的策略更新报告中,摩根大通详细介绍了集团digital everything的科技战略,用一系列的经营业绩和调研结果表明了数字化的信心和决心,并总结了数字化转型的四个原因。
(一)客户是数字化的关键驱动因素
摩根大通称集团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客户需求展开的,目前有大约4670万客户通过电子渠道进行存取款,每位客户每月平均使用超过15次。摩根大通着力在四个领域为客户提供价值,分别是全方位多渠道的产品服务;隐私保护、交易护航、欺诈监测等安全服务;良好用户体验、低延时、高集成的便捷服务;智能、全面、灵活的理财个性化服务。实施数字化战略,加大线上产品投入以后,客户净推荐指数增加了19%,客户保留率增加10+%,客户刷卡消费增加118%,存款和投资份额增加40%。
(二)集团自身可以从数字化中获益
数字化转型不但可以优化产品,提高营业收入,还可以提高企业自身的工作效率,减少运营支出。摩根大通每天要处理5万亿美元的批量转账业务,其中99%实现了直通处理(STP, Straight Through Processing),加快交易速度的同时减少了业务差错。另外通过无纸化报表节省了3.65亿美元的成本,通过数字化交易降低了94%的支票存款成本,通过业务电子化将很多交易的边际成本降到了0。
(三)数字化为个人客户带来更多价值
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能力、智能的分析技术以及多样的服务渠道,摩根大通为客户提供了一种更加简单的方式来获取、理解信息,支持用户进行更加多元的投资组合配置,更加方便的转账和证券交易,更加复杂的投资组合建议,帮助客户在资本市场获得更大收益,也实现了摩根大通自身投资服务业务的不断增长。
(四)数字化让企业客户获得更好的服务
摩根大通为各种规模的企业提供可靠且可持续的服务。依靠摩根大通的数字化平台,企业用户可以获得国际化的服务交付能力,可以在线开立账户,自助获取很多金融服务,例如便捷的贷款服务、卡服务,实时的外汇信息、集成的可定制的报告和分析数据,实时的流动性管理方案等。
在Dimon的带领下,摩根大通已经全面地接受了技术正在改变所有传统业务的想法。这家公司正在多管齐下地发展金融科技,不拘一格地鼓励业务创新。
(一)不断加大自身科技投入
为发展金融科技,摩根大通在资金、人才以及组织架构方面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倾斜和调整。
1. 资金投入
2017年摩根大通的技术投入总额达95亿美元,占2016年营业收入991亿美元的9.6%,净利润247亿美元的38%。而2018年的技术预算总计为108亿美元,占2017年营业收入1036亿美元的10%,净利润244亿美元的44%。这些资金主要投入到了数字银行、在线投顾、网络安全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和产品开发,其中更有相当一部分资金被指定用于新技术的投资,例如人工智能、云计算等领域。常规IT投入只是用来维持系统现状,对新技术的投入力度更能体现企业对金融科技的决心。
持续的巨额投入不但帮助摩根大通打造了数字银行、电子钱包、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智能投顾等产品,维护了其全球31个数据中心、近67000台物理服务器、近28000个数据库,也招徕了大量尖端技术人才。
2. 人才招揽
摩根大通在吸引、培训、挽留优质技术人才方面采取了一切措施,包括不断改进培养方案以及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其2017年年报披露,全球25万名员工中,有近5万名技术人员,其中超过3万人从事开发和工程类工作。截至2018年7月底,摩根大通的招聘网站上开放了2,314个技术类型岗位,148个产品经理岗位和63个相关岗位,包括机器学习工程师、UX设计师、API开发者等。
除传统招聘渠道以外,摩根大通还积极从高校和科技公司引入技术专家。据CNBC报道,摩根大通聘请了谷歌云的人工智能产品管理负责人Apoorv Saxena担任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服务负责人以及资产和财富管理人工智能技术的负责人。Saxena在2012年加入谷歌,担任Google Apps Marketplace部门的产品主管,负责过谷歌的Gmail,Google Drive,Google Docs等产品。
3. 组织建设
2019年年初,摩根大通将开始在北美地价最贵的帕罗奥多(Palo Alto)新建一个“金融科技园区”。该建筑位于斯坦福工业园区,北临Facebook,南接Google,同在园区里的还有惠普和特斯拉。金融科技园计划于2020年投入运营,这是继2017年收购支付行业初创公司WePay之后的又一个重大举措。届时,WePay及其近三百名员工将从位于红木城附近的公司办公室搬到Palo Alto。
为了方便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沟通协作,摩根大通打破了传统银行前台和后台、业务和技术的分界,将产品人员和技术人员集中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以促进团队协同工作。其资管部门还要求全部资产管理分析师学习python编程语言,以开发更好的理财产品服务客户。
(二)不拘一格开展技术创新
摩根大通不但在内部加大资源投入,鼓励技术创新,而且通过多样的对外合作,尽可能利用外部创造力。尤其是在对创新项目的支持上,针对不同的项目特点,采取了不同的合作方式,充分发挥了三种合作模式的优势,不但促进了自身的业务发展,也帮助初创团队获得了较快的成长。
1. 启动初创公司入驻计划
2016年,摩根大通启动了“入驻计划”(In-Residence Program,IRP),意在通过同有潜力的外部初创公司建立合作关系,帮助初创企业度过困难期,同时吸收更多产品创意,与批发银行业务(Wholesale Banking)进行整合,进而提高服务效率、降低业务成本。
“入驻计划”的独特之处在于,初创企业一旦申请成功,摩根大通业务专家直接入驻初创企业,双方合作开展创新。该计划为有才能、有雄心的初创科技企业提供了一个享有摩根大通全球资源的机遇,使他们能够利用摩根大通的人员和渠道,短时间内大幅提升将科技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能力。
“入驻计划”合作要点
摩根大通“入驻计划”包括申请、审查、加入、规划、实施和复审等六个步骤。初创企业经筛选入围后,将与摩根大通开展为期六个月的紧密合作,接触摩根大通的核心业务体系,获得技术、系统和专业上的支持。摩根大通派出了包括技术人员、工程师、数据分析师、银行专家、法律合规及风险专家、营销专家、战略规划师、风投及行业合伙人等构成的专家团队,对初创企业进行深入而全面的指导。
“入驻计划”项目环节
“入驻计划”的成果包括经测试的产品、新的创意、与银行业务的整合、达成的商业协议、获得融资支持等多种形式。当“入驻计划”到期结束时,通过复审的项目可以继续和摩根大通合作,获得摩根大通的资源支持。即使没有通过复审,仍可以走向市场。摩根大通不要求占有“入驻计划”中项目成果的所有权。
2. 建立金融解决方案实验室
摩根大通还和美国金融服务创新中心(Center for Financial Services Innovation,CFSI)共同创立金融解决方案实验室(Financial Solutions Lab,FinLab),目标是发现、测试和培育有价值的创新项目,打造高质量的金融产品及服务方案,促进金融市场健康发展,提高普惠金融水平。
FinLab实际上是一个虚拟实验室,外部参与者和摩根大通专家通过定期开会或者有需要时随时沟通的方式协作。任何运用信息技术、以提高美国金融普惠水平为目的的金融公司、初创型科技企业和创新型非盈利组织均可报名。
FinLab对报名者采用挑战赛的形式进行筛选,主要从消费者影响力、产品质量、管理团队、可扩展性、创新度及合作意愿等六个维度对各机构进行评价。对挑战赛中表现优异的胜出者,FinLab将给予每家25万美元的奖励。来自CFSI、摩根大通、风投公司、营销公司乃至大学的FinLab咨询委员会专家,将为胜出者提供为期八个月的指导,助其研发有价值的金融产品。
从已举办的两届挑战赛中涌现出了固定收入转换器Even、子女消费父母分担平台SupportPay、医疗账单错误及高额收费修正平台Remedy、免费智能金融顾问WiseBanyan等优秀金融产品,在摩根大通的支持和帮助下,这些产品的客户群已经超过了100万人,是加入FinLab前的十倍之多。
3. 投资并购金融科技公司
摩根大通不但通过自主研发,孵化合作等方式发展金融科技,同时积极投资金融科技企业,广泛布局,充分吸收外部的创新技术,优化在线银行客户体验、丰富移动端接入功能、实现客户应用程序定制化、客户与投资顾问实时互动等。
自2009年以来,摩根大通投资了上百家金融科技企业,涉及支付、投资、P2P、资产管理等领域,包括移动支付公司Square、在线投资平台Motif、P2P平台Prosper、云服务平台InvestCloud、云支付平台Bill.com等。通过与金融科技企业强强联合,大力改善客户服务能力。
2017年,摩根大通还首次完成了对金融科技企业的并购,将在线支付服务提供商WePay收入麾下。计划利用WePay为400万小企业客户提供在线支付服务。WePay是一家2009年成立的支付服务初创企业,主要为在线商城、众筹网站、募捐网站等企业客户提供API。该公司主要盈利模式是向企业客户收取费用,费用计算公式为每笔交易金额的2.9%额外再加0.3美元。
在持续的投入下,摩根大通在大数据风控、人工智能服务、移动金融产品等方面硕果累累,获得了丰厚的回报。
(一)金融合同解析软件COIN
技术的发展已经深刻改变了法律和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方式,2017年初,摩根大通开发了一款金融合同解析软件COIN(Contract Intelligence),这款工具利用机器学习技术驱动,并运行在摩根大通的私有云平台上。COIN只需要几秒钟就可以完成原先律师和贷款人员每年需要上万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并且大大减少了以往人工分析可能出现的错误。摩根大通每年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合同错误超过12000例,COIN的应用大大降低了这类错误。而COIN只是摩根大通在工作流程自动化方面众多尝试的一个案例。
(二)移动银行Finn
针对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喜欢到银行办业务的情况,摩根大通推出一款名为Finn的移动银行,主要面向习惯只用智能手机进行转账交易且具有储蓄意愿的年轻客群,并提供计划储蓄功能,例如定期将一定额度的资金从活期转移到储蓄账户。Finn也作为线下支行的补充渠道,为没有线下支行的地区提供金融服务。
Finn软件界面
Finn仅仅通过移动端提供服务,这一充满了涂鸦风格的App专注于与年轻人建立早期银行关系。App当前提供的服务包括活期存款、定期存款、PFM理财和24小时的客户服务。App最有趣的功能莫过于其基于规则的、较为保守的储蓄机制,主要是为了教育消费者养成储蓄意识。
(三)检索电子邮件的程序X-Connect
摩根大通使用一个用来检索电子邮件的程序X-Connect,以帮助员工找到与潜在客户关系最密切的同事,并帮忙介绍认识。2016年,摩根大通还向机构客户提供一些云支持技术,允许像BlackRock这样的公司自助获取财报、研报和交易工具这些常规信息,解放了销售和客服。
(四)亚马逊的声控助手Alexa
2018年年初,摩根大通和亚马逊公司合作,向华尔街的用户提供了一种新的访问其研究报告的方式,让用户可以通过亚马逊公司的智能声控助手Alexa获得分析师报告以及证券价格等相关信息。
Alexa的全球市场执行主管David Hudson表示,语音助理正在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是把之前需要通过银行工作人员或是完成认证才能获得的信息放到全新的更加方便的渠道。
摩根大通的Alexa项目于2017年启动,是在鼓励创新的内部竞争中形成的创意。公司首先在其研究团队中开放了数据,并增加了来自银行、托管和基金服务等其它部门的反馈。如果这种自动化服务得到普及,公司的销售人员就不必再回答常规问题了。
目前Alexa智能语音助手还智能根据客户请求完成对应的信息查询,摩根大通的下一步计划是让机构客户能够根据他们得到的信息采取行动,并通过Alexa发送指令。
(五)网络虚拟助理
为了在企业支付业务上更进一步,摩根大通去年推出了网络虚拟助理,用以更好满足客户进行资金业务结算的需求。目前,用户还需要从摩根大通门户多达1200多个网页中查询翻阅后,才能发现银行资金汇款的入口,或者将多个账户的资料导出后进行资金结算等功能。随着虚拟助理上台,客户只需要向虚拟助理简单地咨询,就能够得到的账户余额的信息。
这个AI助理不仅会从客户的交流中不断学习,而且会将获得的问题进行归类总结,以便很快找到相应的答案。最终这一助理能够做出主动行为,例如向可能推迟支付的客户的对手方提前打电话通知。这一虚拟助理所在的平台将囊括电脑端、手机App以及语音虚拟助理设备。
(六)资产组合管理及投资软件You Invest
摩根大通推出了一款名为You Invest的资产组合管理及投资软件,用户通过摩根大通手机银行App或者网页端即可获得投资管理服务,这个产品旨在吸引那些从来没有投资习惯的人群,以及在摩根大通有账户,但是在其他机构进行投资的客户。
You Invest功能介绍
You Invest 会为所有通过银行移动端或网站访问的客户提供免费交易,个人投资者将在第一年收到最高达100股的免费股票或ETF 基金,之后每笔交易需要2.95美元。个人账户中金额超过15000美元的消费者将会获得每年100笔的免费交易权限,同时,Chase Private Client 将会获得无限制的免费交易权限。
除了免费交易,You Invest也提供免费的投资组合建议工具和股票调研服务。投资组合建议工具将通过分析用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理财目标,帮助用户构建多样化的资产配置。消费者能够筛选现有的ETF 基金,并配置包括低价ETF 和一些股票在内的资产组合。
摩根大通的发展路径具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意义。近年来,国内金融业深刻地认识到了科技在金融业的巨大潜力,纷纷启动战略转型,但雄心勃勃的战略计划还需要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才能落地。
(一)增加金融科技人员比例
信息技术产业是个智力密集型产业,对人才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很高要求。公开数据显示,国内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技术相关人员在5%-10%之间,中小银行的技术相关人员占比更小,而摩根大通信息技术相关员工占总员工数的20%。国内银行业近几年认识到了金融科技的巨大潜力,已经在逐步改变人员结构,减少网点及客服等岗位,增加技术相关岗位,但和摩根大通还有不小的差距。
(二)加大金融科技资金投入
摩根大通2017年净利润244亿美元,科技投入为95亿美元,占到了净利润的近40%;2018年科技预算更是增加到了108亿美元,国内没有任何一家银行的科技投入可以达到这个程度。在重金投入下,摩根大通得以招徕最顶尖的人才,收购有潜力的公司,孵化有前景的项目,支持金融业务不断壮大。
在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下,国内各家银行也开始在技术上增加投入。中国银行2018年发布的数字化转型战略中称,计划在常规科技投入之外,每年投入科技创新研发的资金不少于当年营业收入的1%,在摩根大通,这个比例是3%~5%。
(三)建立灵活的组织架构
在早年银行信息化的过程中,技术的职责更多的是将传统金融业务电子化,信息化,并没有改变金融业务本身,也没有充分体现技术的创造力。而在金融智能化的现阶段,技术已经从“支撑业务”发展到了“引领业务”,技术和业务需要更加充分的融合。
技术和业务合作方式的改进,不但要体现在团队内部增加技术人员比例,充分从技术视角看问题,用技术能力解决业务问题;而且要改变传统项目开发过程中业务和技术割裂的工作方式,增加业务和技术的互相沟通,模糊技术和业务的边界,充分发挥项目人员才智。
(四)尝试多样的创新方式
每个公司都有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及知识领域,这些构成了公司的文化特征,同时也局限了成员的思维方式。借助第三方的创新力量有助于充分开拓创意的来源,激发创新活力。与第三方合作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投资、孵化、联合创新等,国内近两年不断涌现的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联合创新实验室就是一种很好的尝试。
摩根大通CEO Jamie Dimon在致股东的信中写道:“科技是有史以来发生在人类社会最伟大的事情”。金融科技战略的发展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努力,全方位的投入和支持。国内金融业数字化转型正处于起步阶段,借鉴国际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努力,必定能够改善客户体验,提升运营效率,加强风险管理,为社会提供更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